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你的位置:医讯驿站 > 健康交流 > 医院动态 《伤寒论》项背疼痛千古第一方, 辛温解肌、舒筋通络!
医院动态 《伤寒论》项背疼痛千古第一方, 辛温解肌、舒筋通络!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7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桂枝加葛根汤是《伤寒论》中桂枝汤的加减方之一。它的核心作用是辛温解肌、舒筋通络,专治太阳病伴有汗出且项背强直的病证。

桂枝汤基础:桂枝汤为太阳中风之专方,具有辛温解表、调和营卫的功效,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风、发热、汗出等症状。

葛根的加入:葛根性辛甘而凉,具有退热生津、解肌舒筋的作用,特别擅长缓解项背强直、筋脉拘急之症,与桂枝汤配伍后进一步加强解表与舒筋的效果。

方中两味主药——桂枝和葛根,一温一凉,既协调了温散解肌的力量,又防止过度温燥伤阴。

功能

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,患者需同时具备以下核心症状:

1.发汗而项背强直:太阳病初期往往汗出,但风寒之邪未解,可见项背僵硬、强直难舒。

2.无内热:此方不适用于内热证,尤其是表现为口苦、喜冷、喜饮者,需谨慎辨别。

临床辨证要点:

有汗兼项背强几几:说明风寒外束,影响肌肉经络的正常功能;

无内热:提示邪未化热,仍属风寒表证阶段;

不宜用于无汗表实证:若无汗而恶寒,表邪实盛者应使用麻黄汤或葛根汤,不宜使用此方。

组成

1.桂枝:辛温解表,温通阳气,调和营卫,为解表之主药,改善肌肉紧张,缓解表寒引起的疼痛。

2.生杭芍(芍药):酸甘化阴,缓急止痛,与桂枝相伍,可调和营卫,缓解肌肉拘急。

3.炙甘草:甘温补中,调和诸药,益气缓急。

4.生姜:辛温解表,温中止呕,与桂枝相协助汗解表。

5.大枣:补中益气,和营卫,保护正气不受解表之伤。

6.葛根:解肌退热,舒筋活络,专治项背强直,且有润燥生津之效,项背强直的专药。

全方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入葛根,药力有所加强,更适用于解表时伴有筋脉拘急的病证。

用法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煎服方法中提到“水三茶杯,煎至多半茶杯,去滓温服”,强调了药液的浓缩性,目的是更快发挥药效,尤其在急性病初期,药力需集中。

Tips:

1.温服助汗:服药后宜避风寒,覆盖被褥,适量促进微汗,有助于解表邪。

2.汗出适度:此方以解表为主,若汗出过多需防止伤阴。

禁忌

1.热证误用:若患者出现口苦、喜冷、喜饮等热证表现,说明邪已化热,此时桂枝汤加葛根的辛温解表法不适宜,反而可能加重病情。

站群论坛

2.无汗表实误用:无汗表实之证属邪实,需用麻黄汤或葛根汤发汗解表,而桂枝加葛根汤偏于温和,力道不足。

3.长期使用:解表药物多发散之性,若长期使用,可能损伤正气,因此此方适用于太阳病的初期阶段,病情缓解后应及时调整方药。

对比

1.葛根汤:

组成:葛根、麻黄、桂枝、生姜、炙甘草、大枣。

主治:太阳病无汗兼项背强直之表实证。

365站群VIP

比较:葛根汤力道更强,适合表实无汗证;桂枝加葛根汤则偏向解表后兼项背拘急的病证。

2.小柴胡汤:

组成:柴胡、黄芩、人参、甘草等。

主治:少阳病,寒热往来,胸胁苦满。

比较: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,偏重调和内外;桂枝加葛根汤则主治太阳病,侧重解表舒筋。

3.麻黄汤:

组成:麻黄、桂枝、炙甘草、杏仁。

主治:太阳病表实证,恶寒无汗。

比较:麻黄汤为强力发汗方,用于表实证;桂枝加葛根汤适用于有汗而项背拘急的表虚证。

应用

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桂枝加葛根汤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解热镇痛:桂枝与葛根均含有活性成分,具有一定的解热、镇痛作用。

2.缓解肌肉痉挛:葛根的舒筋作用,可改善肌肉强直与紧张状态。

3.抗炎抗病毒:桂枝、生姜具有一定的抗炎与增强免疫作用,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。

现代临床中,该方剂的应用也有所拓展,如用于:

颈肩部肌肉僵硬的感冒;

劳损性颈肩痛的辅助治疗;

轻微发热伴肌肉酸痛的风寒感冒。

总结

桂枝加葛根汤是《伤寒论》中解表方剂的典范之一,其特色在于将桂枝汤的辛温解表与葛根的舒筋解肌相结合,用于太阳病汗出兼项背拘急之证。它强调辨证施治,既抓住了太阳病的病机核心,又避免过度发散伤正,体现了中医的辨证精准与药简力专。

在实际临床中,桂枝加葛根汤的应用价值不仅限于解表发汗,还可以在现代环境下拓展到颈肩部紧张性疼痛的治疗中,但需注意辨证准确、禁忌明确。通过学习与实践经典方剂,我们能更深刻体会中医治疗的哲学思想与操作艺术。

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转载,让更多人学中医学养生,少生病甚至不生病,一起积累福报吧!

申明:

1、参考文献:《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》——李翰卿先生

2、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,尊重知识与劳动。如有问题,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。

3、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,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,请勿自行用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