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人体阴阳失调、情志内伤、饮食失节以及劳逸失度等因素相关。这些因素致使机体气血紊乱,脏腑功能失调,进而引发血压升高。
其中,肝阳上亢与痰湿内盛在高血压发病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。肝阳上亢易扰动气血,使气血上逆;痰湿内盛则会阻滞气机,影响气血运行,最终导致头晕、头痛等高血压症状。长期的情志不舒、过度劳累等还会损伤脏腑,致使气血生化无源或气血运行不畅,诱发高血压。
图片
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分型证
1. 肝阳上亢症
症状表现:头晕目眩,头痛且胀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,口苦口干,耳鸣如蝉。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常用方剂:天麻钩藤饮。
站群论坛天麻钩藤饮源自《杂病证治新义》,原用于平肝熄风、清热活血、补益肝肾,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症状。
方组:天麻、钩藤、石决明、栀子、黄芩、川牛膝、杜仲、益母草、桑寄生、夜交藤、朱茯神。可依据具体症状加用夏枯草、龙胆草等清肝泻火之品。
图片
2. 痰湿内盛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症状表现:头晕头重,胸脘痞闷,呕恶痰涎,肢体困重,食少多寐。舌胖苔白腻,脉滑。
常用方剂:半夏白术天麻汤。
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《医学心悟》,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痰湿中阻、清阳不升所致的眩晕等病症。
方组:半夏、白术、天麻、茯苓、橘红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该方通过燥湿化痰、健脾和胃、平肝熄风来缓解症状。
图片
3. 瘀血阻络症
症状表现:头痛如刺,痛有定处,胸闷心悸,面色晦暗,口唇青紫。舌紫暗或有瘀斑,脉弦涩。
常用方剂:血府逐瘀汤。
血府逐瘀汤源自《医林改错》,主要用于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,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所致病症。
方组:桃仁、红花、当归、生地黄、川芎、赤芍、牛膝、桔梗、柴胡、枳壳、甘草。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、通脉止痛之功效。
图片
4. 肝肾阴虚证
症状表现:头晕耳鸣,目涩畏光,视物昏花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失眠健忘,口干咽燥。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常用方剂:杞菊地黄丸。
杞菊地黄丸出自《医级》,是滋肾养肝的经典方剂。
方组:枸杞子、菊花、熟地黄、山萸肉、牡丹皮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。此方剂能够滋补肝肾,对于高血压后期肝肾阴虚者较为适宜。
图片
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治疗高血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征、舌象、脉象等综合辨证论治,方剂的应用也需要根据病情适当调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