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?
白天忙碌,常常顾不上好好吃饭,等到晚上才终于放松下来,一顿吃得丰盛又尽兴——晚饭吃得晚,吃得快,吃得多,有时还喜欢边追剧边喝热汤。
可你知道吗?阳气最怕的,就是这顿“晚饭”。
“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有言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。”
”当阳气该潜藏归根之时,暴饮暴食、汤水灌胃,无异于让本该休息的阳气“强行加班”,结果反而越吃越累、越补越虚。
睡不好、醒不清、神不宁,全从这一顿开始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图片
很多人以为,一天奔波辛苦,晚饭吃好一点才是“补偿”,常常把晚饭当作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。
但其实晚饭吃得太多、太晚、太油腻,不仅伤脾胃,更扰阳气运行。
若晚饭负担太重,阳气被困于中焦,既不能上升,也难以下潜,就会出现夜难眠、梦纷纷、早醒无力、晨起舌腻等一系列“阳不入阴”的表现。
调晚餐,其实是帮阳气“顺势归根”的过程。顺阳则安,逆阳则扰。
· 01 饭前调 ·
温阳醒脾,防胀护气
“《景岳全书》言:“脾喜温而恶寒。”
”很多人晚饭一吃就胀、不消化,问题往往不在饭,而在脾阳未开。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晚饭前若能稍作温阳预调,有助运化、避免湿困。建议:生姜3片、红枣2枚,开水冲泡10分钟。饭前15分钟温服半杯,有助暖脾、助气行食。适宜人群:饭后易胀、舌胖苔白、体寒湿重者。禁忌人群:胃热口苦、易上火、阴虚火旺者。· 02 饭中调 ·
三慢三少,护阳不扰
“《素问·痹论》言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
图片
365建站· 03 饭后调 ·
助运化湿,阳气归根
“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指出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,脾不运则神不安。”
”晚饭之后最忌的就是“吃完就躺”或“久坐不动”。尤其在阳气逐渐归根的时段,若饮食滞留中焦,不仅影响睡眠,还易生湿困、痰热内生。饭后适度调运气机,正是帮阳气归于阴分、神气得以内藏。建议:饭后站立30分钟,不宜立刻躺卧。可在阳台或室内轻步行10–15分钟,同时配合顺时针腹部摩擦50–100圈,助脾胃运化、气机归藏。适宜人群:饭后易胀、体虚湿重、夜易醒者。禁忌人群:胃热内实、饭后腹胀剧烈或剧烈心悸者应避免剧烈动作,可改为静坐深呼吸。· 04 晚间调息 ·
敛神安气,助阳潜藏
“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言:“阳入于阴则寐,阳出于阴则寤。”
”晚饭之后,若一直处于灯光明亮、声音嘈杂、情绪起伏的状态,便容易扰动阳神,不利于阳气“入阴潜藏”,反而造成“阳浮于表,夜难入寐”。阳气若不能顺利归根,不仅睡眠变浅、易醒多梦,久而久之,还会导致白天气虚神疲、夜间阳不归舍。建议:晚饭后1小时左右,进行一次调息静坐。闭目、自然呼吸,鼻吸口闭,缓慢深呼吸6次,静坐5分钟即可。可配合听舒缓音乐,引导神气内敛。适宜人群:夜易醒、神疲乏力、晚间心浮气躁者。禁忌人群:饭后尚未消化、心火偏旺、头晕气短者,宜缓坐、勿闭气。图片
晚饭要调:顺时、配食
1. 吃在几点:阳归之前,脾胃不扰
晚饭时间不宜太晚,18:00前后最佳,最迟不宜过19:00。留足2小时助阳归藏,是睡前调气护阳的关键。2. 饭中搭配:温润为主,重在节度主食宜选小米、山药、藕米等润脾温淡食物,汤水讲究“清补温和,饭前饭后分开”。可用芡实莲藕汤、白萝卜瘦肉汤等代替重口老火汤。晚饭不只是“吃一顿饭”,更是一天之中阳气的最后归宿。吃得太迟、太重、太急,不仅扰了脾胃,更乱了阳气之归,夜不安、梦不静、晨不起,往往皆始于“晚饭失度”。顺阳而食,助阳而藏,留一点空、养一分神、护一夜安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