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这时候,远方去掉黄芩、知母、竹叶,加竹茹9克,黄柏、陈皮、谷芽、木通各4.5克,再投3剂。三剂喝完,患者诸证悉平,完全恢复正常。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我给你叙述了一遍。它在集中反映吴少怀前辈医案风貌的相关著作中,有所收录。来,我们一起解析一下。别的不谈,我也不怕你笑话,我先说说我对此案的理解。文老师认为,此案患者口苦、咽干、目眩,脉弦,当属于小柴胡汤证,用小柴胡汤加减是最好的。事实证明,我这样的想法,最多只对了一半。事实上,吴少华前辈用到的办法,是清胆胃之火。胆胃之火上攻于头面耳目,是导致患者耳鸣的原因。为何说有胆火?因为患者就诊的时候,口苦、咽干、脉弦、眩晕。肝胆互为表里。肝胆之火上逆,则口苦咽干。肝胆经走头目,所以目眩、眩晕。弦脉,主肝胆之气失和。弦脉而偏长,主肝阳有余。可见,这是肝胆之火无疑啊。为何说有胃火?因为患者大便干燥,舌苔白厚。这是阳明有热。虽然医案里没说,但是我觉得,患者八成在口苦的同时,伴随口臭。既然如此,就要清胆胃之火。怎么清胆胃之火呢?吴少怀前辈的用药,可谓信手拈来、轻盈灵巧。再来看——连翘、菊花、知母、石斛、花粉、麦冬各9克,黄芩、栀子、淡竹叶各4.5克,九味药而已。清肝胆之火,用连翘、菊花、黄芩、栀子。其中连翘入胆经,清热解毒。菊花入肝经,疏风热解邪毒。黄芩入胆经,可以治湿热蕴于肝胆。栀子,可清利肝胆,善治胆经湿热。图片
清阳明胃热,用知母、石斛、花粉、麦冬。其中知母清肺胃之热,还能滋阴润燥。石斛,入胃经,善于清胃热,养胃阴,还能滋补肾阴。天花粉,入胃经,可以清胃热,滋阴生津。麦冬,入肺胃和心经,善于滋补胃阴。最后,加一个淡竹叶。淡竹叶,清热利尿,导热邪随小便而走。你看,这个结构,是不是非常均衡、精巧啊?我见此方拟得好,编写方歌:连翘菊花芩栀子,石斛知母粉麦冬。淡竹叶善清导热,胆胃火旺耳鸣终。读者朋友,我常常想,为什么从前的中医大家,可以用药如此轻灵,效果十分显著。而像我这样的中医小学生,却容易把问题复杂化,开出的方子动辄二三十味,效果却未必可观。思索的结果,无疑是辨证水平有差距,对中药的理解有差距。而要弥补这样的差距,这要依靠长期的实践,和反复的钻研。也许,那样的一种境界,很难达到。但是我觉得,只要我们中医后学持续不断地努力,终将会有所精进的。耳鸣证属胆胃火热上犯的,其实也不在少数。很多患者都伴随口臭、便干、口干口渴、易怒烦躁、脉弦长有力。吴少怀前辈的医案和用方,轻灵精巧,实在是值得借鉴。好了。这个事儿,我就和你聊这么多。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