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、工作压力的增大等诸多因素,失眠人群逐年上升而成为常见病证。
中医所讲不寐症俗称失眠,睡不着觉,通常表现为睡眠时间、深度的不足,或入睡难,或早醒,重者可彻夜不眠。对于失眠患者来说,由于个体反应不同,疾病转归各不相同。但长期失眠对于身体多系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。
图片
辨治十法
中医
图片
1
肝郁化火
主证:入睡困难,甚或彻夜不眠,急躁易怒,胸胁胀满,口干口苦,口渴喜饮,目赤肿痛,(脏腑辨证——肝火炽盛证),耳鸣,不思饮食,溲黄便干。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。
舌象:
红舌:主实热、阴虚。
黄苔:一般主里证、热证。
淡黄热轻,深黄热重,焦黄为热结。
脉象:
弦脉:多见于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数脉:多见于热证,亦见于里虚证。
病机:肝郁化火,上扰心神。
审证要点:不寐,急躁易怒及肝火表现。
治法:清泄肝火,解郁安神。
在《中医诊断学》中,肝火炽盛证常与肝阳上亢证相鉴别:
肝火炽盛属火热过盛的实证,以目赤头痛、胁肋灼痛、口苦口渴、便秘尿黄等火热症为主,阴虚证候不突出。
肝阳上亢属上实下虚, 虚实夹杂,系肝肾阴虚阳亢所致,以眩晕、头目胀痛、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,且见腰膝酸软、耳鸣等下虚症状,阴虚证候明显。
代表方:龙胆泻肝汤加减
方药:龙胆泻肝汤加减。可加磁石,生龙牡以镇心神;加川楝子,郁金以疏肝解郁;加大黄以通腑泻热。
字面义:
龙胆:清热药(清热燥湿)——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龙胆泻肝汤:清热剂(清脏腑热)——清泻肝胆实火,清利肝经湿热——肝胆实火上炎证;肝经湿热下注证
2
痰热内扰
主证:心烦不寐,头晕目眩,痰多胸闷,呕恶嗳气,口苦口黏。舌质偏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舌象:
红舌:主实热、阴虚。
苔黄而腻:主湿热或痰热内蕴,或食积化腐。
脉象:
滑数脉(相兼脉):多见于痰热(火)、湿热或食积内热。
滑脉:多见于痰湿、食积和实热等病证。亦是青壮年的常脉,妇女的孕脉。
数脉:多见于热证,亦见于里虚证。
病机:痰热内阻,心神不宁。
审证要点:不寐头重,痰多胸闷,苔黄腻。
治法:清化痰热,宁心安神。
肺系病证中的“痰证”,很好辨别,因为会有许多描述“痰”的字眼。
而在其他病系中,“痰证”的辨别需要掌握更多有关“痰”的线索:
“痰证”典型的舌、脉象:舌苔腻,脉滑。
并且,除了我们最熟知的“痰多”,还有“胸脘痞闷,呕恶,纳呆,或头晕目眩”等表现。
所以,当看到“苔腻、脉滑”,应下意识的看看有无“胸脘痞闷等”,以此来推断是否为“痰证”。
在《中医诊断学》中,没有“痰热证”一说。
它更像是“痰证”与“热”的叠加。
本证候中的“脉数、苔黄、口苦、心烦”,皆是“热”象。
再加“痰证”,即为“痰热扰心”。
代表方:黄连温胆汤加减
方药:黄连温胆汤加减。可加天竺黄,胆南星,浙贝母以清热涤痰;加炒枣仁,柏子仁,夜交藤以宁心安神;加龙齿,朱砂(注:处方中应用朱砂者,注意用量用法,切不可久服久用)琥珀以镇惊定志;彻夜不寐,大便秘结,可合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。
字面义:
黄连:清热药(清热燥湿)——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
365站群温胆汤:祛痰剂(燥湿化痰)——理气化痰,清胆和胃——胆胃不和,痰热内扰证
3
心火炽盛
主证:心烦不眠,躁扰不宁,口干舌燥,小便短赤,口舌生疮。舌尖红,苔薄黄,脉数或细数。
病机:心火上炎,扰动心神。
审证要点:心烦不眠,躁扰不宁,舌尖红,脉数。治法:清心泻火,宁心安神。
方药:朱砂安神丸加味。可加黄芩,栀子,连翘以清心泻火,加淡豆豉,竹茹以宣通胸中郁火;加大黄,竹叶,琥珀引火下行以安心神。
4
阴虚火旺
主证:心烦不眠,心悸健忘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口渴咽干。舌红,舌上少苔,脉细数。
病机:阴虚火旺,上扰心神。
审证要点:心烦不眠,心悸及阴虚火旺表现。
治法:滋阴降火,清心安神。
方药:黄连阿胶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。
5
心脾两虚
主证:不易入睡,多梦易醒,心悸健忘,神疲食少,伴头晕目眩,四肢倦怠,腹胀便溏,面色少华(脏腑辨证——心脾两虚证)神疲乏力,面色葁黄,口淡乏味,腹胀便溏。舌淡胖边有齿痕,苔薄自,脉细弱。
舌象:
淡白舌:主气血两虚、阳虚。
薄苔:主外感表证,或内伤轻病。
脉象:
细脉:多见于气血两虚、湿邪为病。
在《中医诊断学》中,心脾两虚证,又叫“心脾气血虚证”。
所以本证候中既有气虚,又有血虚。
神疲(乏力),四肢倦怠——气虚证;
面色少华(淡白)——血虚证。
“心悸健忘”锁定“心”;
“食少、腹胀便溏”锁定“脾”。
故心脾两虚证。
病机:心脾两虚,心神失养。
审证要点:多梦易醒及气血两虚的表现。
治法:补益心脾,养血安神。
代表方:归脾汤加减
方药:归脾汤加味。可酌加丹参,熟地,白芍以养心血;加厚朴,砂仁以健脾运;加生龙牡以镇惊悸。
字面义:
归脾汤:补益剂(补血)——益气补血,健脾养心——脾气血两虚证;脾不统血证
6
心胆气虚
主证:不眠多梦,气短倦怠,触事易惊、易于惊醒,胆怯恐惧,终日惕惕,胆怯心悸,伴气短自汗,倦怠乏力(气血津液辨证——气虚证),小便清长。舌淡苔白,脉弦细。舌淡,脉弦细。
舌象:
淡白舌:主气血两虚、阳虚。
脉象:
弦细脉(相兼脉):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,或肝脾不调等证。
细脉:多见于气血两虚、湿邪为病。
弦脉:多见于肝胆病、疼痛、痰饮等,或为胃气衰败者。亦见于老年健康者。
本证候,气虚证加锁定“心”、“胆”的“触事易惊、胆怯心悸、不寐”,即为心胆气虚证。
病机:心胆气虚,神不守舍。
审证要点:不眠多梦,易于惊醒,胆怯恐惧。
治法:益气镇惊,安神定志。
代表方: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
方药: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。可加合欢花,柏子仁,五味子以养心安神;加生龙牡,磁石以重镇安神;惊悸汗出,可重用人参,黄芪,白术,五味子以益心气,敛心液;纳差腹胀可加陈皮,山药,白术以健脾运。
字面义:
酸枣仁:安神药(养心安神)——养心益肝,宁心安神,敛汗,生津
酸枣仁汤:安神剂(滋养安神)——养血安神,清热除烦——肝血不足、虚热内扰之虚烦不眠证
7
胃实不宁
主证:脘腹胀满,或伴腹痛,烦躁不眠,口苦口臭,嗳腐厎酸,恶心呕吐。舌苔黄腻,脉弦滑或滑数。
病机:宿食停滞,卧安不宁。
审证要点:烦躁不眠,脘暖胀满,嗳腐吞酸。
治法:消食导滞,和胃安神。
方药:半夏秫米汤合保和丸加减。可酌加炙远志,合欢花,夜交藤以定志安神。
8
心肾不交
主证:心烦不眠(寐),入睡困难,心悸多梦,伴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潮热盗汗,五心烦热,咽干少津(脏腑辨证——心肾不交证,又名心肾阴虚阳亢证)烦热盗汗,精神萎糜,男子遗(滑)精阳葁,女子月经不调。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
舌红少苔,脉细数=阴虚
舌象:
舌体小,舌鲜红而少苔,或有裂纹,或光红无苔:属虚热证。
脉象:
“脉细数”在《中医内科》的语境下,就是阴虚内热。
细脉:气血俱虚,湿证。
数脉:热证;亦主里虚证。
有人或许会对“心肾不交”感到陌生,但回顾一下它在《中医诊断学》的定义,就能豁然开朗:
心肾不交证是指心与肾的阴液亏虚,阳气偏亢,以心烦、失眠、梦遗、耳鸣、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。又名心肾阴虚阳亢(火旺)证。
所以在本证候中,主抓阴虚,
“心悸、失眠”锁定“心”;
“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”锁定“肾”,
故为心肾阴虚阳亢——心肾不交证。
病机:肾水亏于下,心火独炎于上。
审证要点:心烦不眠及肾水不足的表现。
治法:滋阴降火,交通心肾。
代表方: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
方药:左归丸合交泰丸加减。可酌加茯神,酸枣仁,夜交藤以安心神。
字面义:
熟地黄:补虚药(补血)——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
六味地黄丸:补益剂(补阴)——填精滋阴补肾——肾阴精不足证
9
心阳不振
主证:少眠多梦,心悸气短,面色苍白,声低息微,胸中痞闷,畏寒喜温,小便清长。舌淡苔白而润,脉沉细或现结代。
病机:心阳不振,心神浮越。
审证要点:少眠多梦,心悸气短,面色苍白,畏寒喜温。
治法:温补心阳,益气安神。
方药: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。酌加党参,黄芪,白术,当归以益气助阳;加茯神,炒枣仁以养心神。
10
心血瘀阻
主证:烦扰不宁,心慌胸闷,头痛如刺,夜不能寐,或合目而梦,神情紧张,痛苦不堪。舌暗红或有瘀斑疼点。
病机:心血瘀阻,扰乱心神。
审证要点:头痛如剌,夜不能寐,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。
治法:理气化瘀,安神定志。
方药:血府逐瘀汤合逺志丸(远志,菖蒲,茯神,龙齿,人参,朱砂,茯苓)加减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分型:
肝胆脾肾谈不寐。心肾不交交地黄。
肝(肝火扰心)、胆(心胆气虚)、脾(心脾两虚)、肾(心肾不交)四个人聚在一起谈(痰热扰心)论不寐病。
图片
肝火扰心——龙胆泻肝汤
心胆气虚——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
心脾两虚——归脾汤
痰热扰心——黄连温胆汤
其中,心胆气虚“合方”中的酸枣仁汤可以额外联想一下:
胆子小(心胆气虚)的像枣仁(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),一个人晚上不敢睡(不寐)。
另外,再记一下未出现在“定律”中的方药:
心肾不交交地黄(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)。
分型的名称自带答案,“交”;
最后记一下填精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既可。
图片
图片
不寐的中医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积淀,无论是专药专方或辨证施治,均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。
组成:花生叶15~30g,三七叶10~20g。
用法:本药对可单独使用,以花生叶、三七叶代茶饮,或随配伍入煎剂。
三七叶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地上茎叶部分。三七全株皆可入药,地上与地下部分因成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。三七根块活血化瘀作用较强,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。而地上枝叶部分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,有较好的镇静及改善睡眠的效果。治疗失眠中成药七叶神安片(滴丸)即以三七叶为原料制成。
花生叶是油料作物花生的地上枝叶部分,用于治疗失眠多梦,心悸健忘。有报道称上海名老中医王翘楚以花生叶为主治疗失眠,获较好疗效。本药对除配伍辨证配方使用外,因其取材方便且无特殊怪异口感和副作用,适合单独代茶饮。是治疗失眠的简单易行安全便捷的方法。
声明:文章中所列方剂或中成药仅供学习交流,不可私自服用,不听者后果自负。
再次温馨提示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、中成药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