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徐书教授谈虫类药
虫类药物具有攻坚破积、活血化瘀、熄风镇痉、消痈散肿、疏风通络等功用。我多年在基层医院工作,农村经常用简便易廉方药来治病。下面的方药有的是农村的土方,有的是师父所传,疗效真实可靠
——徐书图片
全蝎也称全虫,性辛,平,有毒,归肝经。能息风镇痉,化瘀解毒,攻毒散结,通络止痛,能消除淋巴结肿大。以蝎尾功效最强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师善用此药治疗偏头风,风湿痹症,癌肿等疗效颇佳,余师其法运用全虫治疗外科方面疾患也得心应手,屡获佳效,下面介绍给大家,供同道参考!
图片
瘰疬
瘰疬俗称老鼠疮,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核。此病易破易溃,治疗棘手。余常用经验方治疗,方药:核桃壳一个,全蝎二个,生蜘蛛五个。外用蒜片在瘰疬部位隔蒜灸,2日一次,治疗多例病人效佳。
方法:把全蝎,蜘蛛放在核桃壳里,麻绳固定,放在豆草火上烧成性,碾成细末,黄酒送下。注意点:核桃壳一定留部分核桃仁。核桃性甘,温。归肾,肺,大肠经。能补肾温肺,润肠通便。
临床证实:核桃有效成分对小鼠S37肿瘤有抑制作用。核桃枝对多种肿瘤,如食道癌、胃癌、鼻咽癌、肺癌、甲状腺癌、淋巴肉瘤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此外,核桃对癌症患者还有镇痛,提升白细胞及保护肝脏等作用。全虫搜络化痰,攻毒散结,善消淋巴结肿大。蜘蛛性微寒;有毒。归肝经。功效:止血,消疣赘。《圣惠方》云:疗疮毒,止金疮血出。蜘蛛一般取农村家里墙上的蜘蛛,颜色较淡,胸部较小,腹部较大的为宜,色黑胸大的毒性强。三药相伍,消坚散结,达到祛邪而不伤正。
图片
隔蒜灸介绍
外用蒜片在瘰疬部位隔蒜灸的方法,首载于晋《肘后备急方》。而隔蒜灸一名,则最见于宋代陈自明的《外科精要》。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,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:“”痈疽初觉“肿痛,先以湿纸复其上,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,大蒜切成片,安其送上,用大艾炷灸其三壮,即换一蒜,痛者灸至不痛,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。”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,即隔蒜泥饼灸:“若十数作一处者,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,聚艾于饼上灸之”。在明·《类经图翼》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:“设或疮头开大,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,淡豆豉半合,乳香二钱,同捣成膏,照毒大小拍成薄饼,置毒上铺艾灸之 ”,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。现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袭古代,有医者将其发展为铺灸;在治疗范围上则有所扩大,如用以治疗肺结核及疣等皮肤病证。操作方法: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。1.隔蒜片灸:取新鲜独头大蒜,切成厚约0.1~0.3cm的蒜片,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。放于穴区,上置艾炷施灸,每灸3~4壮后换去蒜片,继续灸治。2.隔蒜泥灸:以新鲜大蒜适量,捣如泥膏状,制成厚0.2~0.4cm的圆饼,大小按病灶而定。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,但中间不必更换2.隔蒜泥灸:以新鲜大蒜适量,捣如泥膏状,制成厚0.2~0.4cm的圆饼,大小按病灶而定。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,但中间不必更换。主治病证:多用于痈,疽,疮,疖,瘰疬,疣及腹中积块等。
365建站01
图片
便毒
便毒是生于阴部大腿根缝处的结肿疮毒,其未破溃之时叫便毒,既溃之后叫鱼口,或左或右。与西医性病性淋巴结肉牙肿相吻合。
02
方药分享
方药:穿山甲6g,龟甲6g,生甘草7g,全虫3g炒,碾 成细末,一次性冲服,一般用药20次有良效。
图片
蜂蝎蛰伤
局部表现红肿疼痛,特别在春天赏花季节多见,余在门诊自备全虫酒,患者来了,直接用酒外涂即可。
03
方药分享
方药:全虫3g放在75%酒精200ml中,瓶口密闭,放的时间越久越好,外涂患处,即刻止痛消肿。
图片
狐疝
狐疝又称“狐疝风”是小肠坠入阴囊,时上时下,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以进入腹腔,站立时肿物又坠入阴囊,如狐之出入无常,故称之为狐疝。余常用全虫七个,瓦上焙干,碾成细末,一次服一剂,黄酒冲服,新病连服四剂,久病七剂。此方是陈瑞山老家传方,治疗此病数人皆效。
04
图片
麦粒肿
麦粒肿俗称“针眼”多发生于年轻人。此病顽固,极易复发严重时可留有眼睑疤痕。余常用全虫10g在瓦片焙干,打成细末,每次3g,每日2次,银花20g煎汤送服,效果很佳。全虫散结消肿,金银花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力强,故二者合用。能解毒散结消痈。
05
图片
下肢丹毒
丹毒多由肝火湿热郁遏肌肤而成,常因疲劳诱发,病情容易反复发作,不容易根除。余常用全虫30g,穿山甲45g,碾成细末,每次5g,一日一次。效果很佳。全虫解毒消痈力强又能消肿散血,与化毒攻坚药山甲合用,故效如桴鼓。蝎甲散不仅能治疗丹毒,对下肢静脉炎,静脉曲张,椎间盘突出等疾病,疗效显著。
06
图片
皮肤瘙痒症
该病是全身无原发皮疹,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,由风,热,湿,毒多种因素引起。中医称之为“痒风”。全虫是祛风止痒之要药。《开宝本草》:“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,语涩,手足抽挚。赵炳南全虫方:全蝎6g,皂刺4g,猪牙皂角2g,刺蒺藜5g,炒槐花5g,炒枳壳3g,苦参2g,荆芥2g,蝉蜕2g,威灵仙4g,白鲜皮10g,紫草根3g。此方除湿解毒,熄风止痒。主治风湿内侵结为湿毒,皮肤瘙痒。运用此方治疗多例皮肤瘙痒症效果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