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你的位置:医讯驿站 > 医院驿站 > 行业交流 《黄帝内经》与茶道养生:以茶养脾,调和天地人三才
行业交流 《黄帝内经》与茶道养生:以茶养脾,调和天地人三才
发布日期:2025-04-17 19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52

浙大研发茶仕利生活平台《黄帝内经》言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,茶作为“草木之灵”,其性味归经与天地节律相合,成为中医养生中调和脾胃、平衡阴阳的重要媒介。结合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智慧与现代茶学研究,以茶养脾需遵循“因时、因地、因人”三原则,通过茶性温凉、时辰适配、体质辨证,实现“茶养脾胃,脾养全身”的养生闭环。

图片

一、茶性通五脏:以茶之性,应脾胃之需  茶性本于草木,禀木火土金水之气,与人体五脏相通。  - 绿茶性寒:归肝、胃经,善清肝火、醒脾湿,如明前龙井可疏解春季肝胆郁热,但脾胃虚寒者宜佐以姜片或红枣调和。  - 红茶性温:归心、脾经,温中散寒,尤宜冬季饮用以暖胃驱寒,如安化黑茶煮饮可助脾升清、胃降浊。  - 乌龙茶性平:半发酵工艺使其兼具绿茶清气与红茶厚韵,适合脾胃平和者四季饮用,如铁观音可润燥生津,缓解秋燥伤脾。  经典启示:《茶经》载“茶为万病之药”,其性味与《黄帝内经》“五味入五脏”理论相合。茶之苦味入心、甘味入脾,通过调节中焦气机,实现“脾主运化”的核心功能。

二、四时茶养:顺天时以调脾胃气机  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茶饮选择需与四季阴阳消长同步。  1. 春饮花茶疏肝健脾     - 春季肝气升发过旺易克脾土,茉莉花茶、玫瑰花茶芳香化浊,可疏肝解郁,辅以茯苓山药茶健脾祛湿。     - 时辰配伍:卯时(5-7点)饮淡绿茶,助肝胆经气升发;辰时(7-9点)服姜枣茶,温补脾阳。  2. 夏饮黄茶消暑益脾     - 夏季湿热困脾,蒙顶黄芽、君山银针性平微温,可健脾利湿。煮饮老六堡黑茶,其益生菌群能调节肠道菌群,防暑湿伤脾。     - 禁忌:避免冷饮冰茶,以免寒邪直中脾胃,导致腹痛泄泻。  3. 秋饮白茶润燥养脾     - 秋燥伤肺,母病及子累及脾胃,白牡丹、贡眉茶性润降,可滋阴润肺、生津和胃。搭配梨皮煮饮,增强润燥之力。  4. 冬饮黑茶温肾健脾     - 冬季肾气主藏,需脾土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肾精。熟普洱茶性温,煮饮时可加桂圆、枸杞,温补脾肾阳气,助藏精固本。 

365建站

三、体质茶方:辨体质以茶纠偏  《黄帝内经》将体质分为阴阳平和、阳盛、阴盛等类型,茶饮需因人而异:  - 湿热体质:多饮绿茶配荷叶、决明子,清热利湿,但每日不超过3克,避免伤津。  - 气虚体质:陈皮生姜茶(陈皮3g+生姜2片)煮饮,温中益气,佐以黄芪红枣茶补气升阳。  - 阳虚体质:红茶中加入肉桂、丁香,温肾暖脾,忌空腹饮浓茶。  经典茶疗方:  - 枸杞菊花茶:杭白菊3朵+宁夏枸杞10粒,沸水焖泡,清肝明目兼养脾阴,适合长期用眼过度者。  - 四神茶:茯苓5g+山药3g+莲子3g+芡实2g,文火煎煮,健脾固肠,改善脾虚泄泻。 

图片

四、茶道即养脾之道:形神兼修的养生实践  1. 饮茶之“形”     - 水温控脾:绿茶80℃、乌龙茶95℃、黑茶100℃沸水冲泡,避免高温破坏绿茶活性酶,或低温无法激发黑茶内含物。     - 茶器养脾:紫砂壶养胃气,玻璃杯显绿茶形,陶壶煮老茶助脾运。  2. 饮茶之“神”     - 辰时饮茶:7-9点胃经当令,饮淡绿茶或茉莉花茶,配合叩齿吞津,激活脾胃运化。     - 申时饮茶:15-17点膀胱经旺,饮六堡茶或普洱熟茶,利尿排毒,减轻脾胃负担。  3. 禁忌与节制     - 饭后1小时内忌饮浓茶,以免茶多酚抑制铁、钙吸收,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之源。     - 夜间9点后禁茶,防茶兴奋性扰动心神,致脾不藏营、肝不藏血。 

图片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五、现代科学视角下的茶与脾胃  现代研究证实,茶多酚、茶多糖等成分可调节肠道菌群,促进胃蛋白酶分泌,其抗氧化作用能减轻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损伤。例如:  - 绿茶EGCG:抑制脂肪酶活性,减少高脂饮食对脾胃的脂浊堆积。  - 黑茶金花菌:产生胞外多糖,增强肠道屏障功能,防治脾虚型腹泻。 

图片

结语  以茶养脾,本质是借草木之灵性,合天地之节律,调人体之枢机。《黄帝内经》的“治未病”思想与茶道“和静怡真”理念相通,二者结合,既可日常护脾延年,亦能应对现代代谢性疾病。养生者当如陆羽所言:“精行俭德之人,茶为饮之最宜”,以茶为媒,达形神共养之境。

365站群VIP

【茶道养生喝健康茶健康喝茶】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